全市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工作会议讲话

全市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刚才,x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我市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擘画了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宏伟蓝图,部署了2021年重点工作,为推动全市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坚定了我们转型发展蹚新路的信心和决心。下面就贯彻落实xx市336战略布局,加快推进我市四梁八柱产业提升战略,全面实施六大行动,讲十点意见。

一、聚焦“四梁八柱”战略,全力保持争先进位强劲态势

坚持系统观念,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力,推动我市由煤电铝为主的单一型工业大市向多元化融合的新型城市跨越。

(一)做大做强战略性支柱产业。依托佳诚液压、兴胜机械、冠荣机电等一批自动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煤机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依托羿欣能源年产300万吨低阶煤分质综合利用、新星化炭年产15万吨炭黑等重点项目,打造煤化工产业新高地;依托嘉德宝环保、志诚纤维素、宁胜高岭土等企业,打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河南牧原、山西新大象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合作社向链条式、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做强做优。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煤炭产业落实”“”“绿,提高先进产能占比,推动龙宫煤矿智能化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推进山西泰宝高端橡塑密封件国产化技改项目和中盈万维年产1万吨耐磨件加工项目升级改造;电力产业优化电网结构,实施110千伏景明输变电工程,争取晋控电力同华电厂二期266万千瓦项目二期核准;氧化铝产业推动国电投山西铝业绿色能源+智慧物流集成融合项目和新建焙烧炉脱硝及燃气系统项目建成达效;鼓励新聚星、奥通、天兰等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带动锅炉行业向节能、环保、智能方向发展,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六新产业,推进5G基站、哈啰单车、中达非锁具生产、佳诚液压年产800辆特种车、昊泰思创年产5000吨防腐材料、新石年产180万吨焦化配套干熄焦技改等项目落地建设,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占比,助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坚持超前谋划,完善政产学研联动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进培育一批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加速推动数字经济、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发展。

(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严格落实全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措施、减税降费等政策,积极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严格规范涉企收费,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由家族式、作坊式企业向现代企业跨越;创新探索入规入统方式,加强动态监测和调度,把净增目标细化到行业、企业、项目,落实到专班、专岗、专人,建好项目储备库、培育库、建设库、入统库,不折不扣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倍增硬核任务。

二、聚焦“项目为王”主线,全面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投资、抓住了增长、抓住了未来。

(一)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围绕省市重大战略规划部署和***预算内投资主要安排方向,规划一批重大项目,形成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工作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强化服务保障,做实项目前期,充分发挥项目谋划对促投资、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切实提升项目谋划水平和质量;常态化抓实项目谋划储备工作,不断补充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争取全年项目谋划储备数保持在xx第一方阵。

(二)聚力攻坚产业项目建设。按照全省三个一批、xx市七个一批项目建设机制,争取13个已签约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总投资76.45亿元)尽快落地;70个谋划开工项目(总投资89.56亿元)尽快建设,完成投资4.96亿元年度任务;对39个在建项目(总投资138亿元)加强监控,完成投资38.09亿元年度任务;对13个谋划投产项目(总投资18.8亿元),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竣工验收及投产手续。推动万星新材料产业园、华悦球团二期、华为人工终端配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不断延伸、做强产业链;推进中铝(山西)铁建新材料产业园、众鼎年产3万吨预应力钢绞线生产、新隆盛年产500万件高档矿用车削密封件生产等项目达产达效。

(三)大力实施两新一重项目。全年共实施项目42个。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开工建设春秋恒智大数据中心和数字xx项目;新型城镇化方面,重点推进闫庄镇麻港沟整沟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开工建设中医医院传染病应急诊疗区、老年养护院综合公寓楼等9个项目;重大基础设施方面,做好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实施集大原高铁、忻原大道旅游公路、国道108线改建工程、国道338线xx过境改线、前进街东拓、滨河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31个项目。

(四)积极争取项目投资。目前,全市已储备***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拟申请***预算内投资2.9亿元;储备专项债券项目15个,申请额度13.3亿元。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条件,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投资项目、专项债券项目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多渠道融资上项目,大力培育经济增长点。

(五)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加强对市场机遇、发展趋势的研判,按照行业组建招商小分队,实施精准招商,做到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切实增强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创新基金招商、金融招商、产业链招商、兼并重组等新模式;依托山西商会设立招商服务部,利用好xx在外人才,重点引进现代化工、新材料、煤机制造等企业。

三、聚焦“创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兴市战略,拓展创新深度,提升发展高度,形成全面创新、蓬勃创新的生动局面。

(一)引育一流创新人才。制定全局化人才发展规划,聚力引进高端人才,用好本土人才;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领域搭建工作平台,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交流有对象、发展有空间;简化进人程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辟优秀人才来原绿色通道;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用项目引进人才,用人才推动项目。

(二)深化金融创新。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依托民企100急诊平台,加强政银企沟通协作,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更好地服务民营实体经济;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改制,引进优质民营资本注入担保机构,提升担保能力;整合原有平台的财政资金,做大应急周转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难、转贷难、续贷难的问题;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革,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挂牌上市。

(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培植要素链,支持国电投山西铝业公司高强高韧合金材料生产、高端精深加工延伸等关键技术研发;统筹布局创新平台,培育2个xx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xx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xx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大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外溢和带动效应,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发展。

四、聚焦“改革开放”脉搏,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新活力

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抢抓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进城区西南部和大营地热资源开发,以及煤矸石转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打造重要绿色能源基地;利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度电0.3元电价政策红利,推动电力优势向电价优势转换;推进中节能长梁沟1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部并网,力争一批新能源+储能试点项目落地,提高全市新能源容量装机占比;支持新石等焦化企业推进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力争在全省利用清洁能源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推进恒合源煤炭物流港项目建设,实现煤炭运输通道由公转铁;继续实施煤改电工程,扩大清洁取暖范围,推动平原农村地区散煤清零,构建绿色、节约、高效、协调的农村清洁供暖体系。

(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资产经营公司有序运转,对D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全面完成企业公司制改革及六定工作;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开展50家僵尸企业处置收尾工作,确保所有企业平稳、彻底完成改革。

(三)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公益事业发展制度,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发挥好事业单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为D政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重要作用。

(四)深化标准化综合改革。实施标准化、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强市战略,引深拓展全市标准化工作领域,推动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量,社会治理有标可依的标准化格局;开展标准化+行动,拓展应用领域,着力破除行业壁垒、部门分割和政策约束,促进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支持和培育以山西泰宝为代表的行业领跑者,参与制定行业国家标准,力争在创制先进标准、一流标准上取得新突破。

(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步伐,在完善医疗集团六统一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实行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与安全持续改进,全面提升集团医疗服务能力;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实施互联网+三医项目,推进智慧药房进社区。

(六)继续扩大改革开放。深度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发达地区,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利用三大开放门户和三大开放平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依托xx海关发展对外进出口贸易,支持我市企业高质量走出去;依托xx杂粮出口平台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打造xx特色农业品牌,拓宽外销市场;依托五台山机场恢复国际航线、航空口岸临时开放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xx文旅资源,开展对外人文学术交流合作。

五、聚焦“二次改革”机遇,切实抓好开发区提质增效

开发区作为全市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要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意识,明确进位目标,强化比学赶超,加快改革步伐。

(一)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健全干部从严管理和任用制度,构建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和活力;坚持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探索建立对开发区充分授权、封闭运转、属地管理的高效管理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开发区融资渠道;细化赋权目录、简化赋权流程,推动赋权再到位;优化政务服务,推行极简审批,实现区内事、区内办;申请建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真正在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上走出xx路径。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道路一期工程和煤机产业园标准地项目收尾工作,实施道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道路三期、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给水配套、防洪、道路亮化等项目,完成铁路专用线项目前期,积极探索符合开发区实际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不断增强开发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三)推动企业集聚发展。规划建设园中园,着力推进北京中关村(飞地)产业园、雄安产业园和精细化工产业园落地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按照两国双园的发展模式,引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建设国际合作园区。

(四)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掌握考核指标权重,把具体指标分解到部门和个人,细化到每个项目,工作重心放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积极参加四比四看活动,力争在全省开发区项目建设中走在前列;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的调度,以亩均论英雄,把亩均效益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算清亩均投资产出精细账。

六、聚焦“城乡融合”趋势,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产城融合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优化城市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多规合一,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利用效率;推进忻定原同城化,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互联互通,打造xx城市副中心;推进五大片区开发,实现一核一极三区组团式发展,构建符合xx实际的大县城格局。

(二)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建设要从多维度入手,因城施策,系统施治。一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深化两下两进两拆双修一提升专项行动,提质改造8个老旧小区项目。二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14条市政道路和5座立交桥工程,优化城区交通路网;实施迎宾公园、牛卧河公园升级改造等项目,推进鸿业商城综合商业体项目投入运营,打造高品质城市客厅。三要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东污水泵站及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永兴北路雨污分流改造等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完善排水防涝和雨水调蓄设施。四要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推动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提升群众安全感。五要加强城市文物保护。遵循城市肌理,打造体现xx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六要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城市建设工程,逐步规范城市管理。

(三)夯实农业产业基础。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守住110万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稳定粮食总产在7亿斤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申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区、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区;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继续争取三品一标认证,推动品牌强农;依托同川酥梨、南阳大蒜、麻港核桃、石鼓小米、神头大葱、双惠育种,创优六大品牌;推进有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形成以中药材为原料的深加工健康产业链。

(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落实五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多渠道促进就业,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管好用好产业、生态等扶贫项目资产,持续提升脱贫村的发展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大提升行动,优化提升农村水、电、通信、物流等配套设施;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支持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发展。

七、聚焦“环境保护”责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高水平、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大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