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们现场观摩了xx县xx镇红托竹荪基地、考察了金蟾大山菌棒厂。刚才,大家观看了专题片,织金县、纳雍县、金沙县和百里杜鹃管理区分别作了发言。xx同志通报了全市上半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对成效和问题讲得很精准、点得很具体,大家要自觉对标对表,全力补齐差距短板。下面,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再深化
发展产业是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答好疫情加试题,稳定和增加群众收入、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将其明确为全省农村产业革命12个重点特色产业之一。3月24日,省委书记孙志刚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进食用菌、蔬菜产业发展。他强调,食用菌产业具有周期短、见效快、带动力强等特点,在全省发展农村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加快发展、扩大规模,为全省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产业支撑。谌贻琴省长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批示指出,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运用、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市场营销渠道,推动我省食用菌产业裂变发展。去年,省出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明确一名省领导领衔推进食用菌产业。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一以贯之抓下去,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裂变发展,让食用菌成为毕节一张新的亮丽名片,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发展食用菌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二是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市还有12.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占全省40.58%,还有边缘户1.14万户4.57万人、监测户0.96万户4.17万人,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据市农业农村局测算:以红托竹荪为例,一个大棚种植4400棒,一年两季种植8800棒,每棒产鲜菇0.3斤,按市场价格50元/斤计算,一个大棚产值约13.2万元。扣除各项成本支出约7万元,收益6万元左右;每1000个大棚可以解决500个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3500人收入达标。可以说,食用菌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投入与产出比一般在1:4以上,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是产业扶贫、助农增收的现实举措,是实现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三是我市因地制宜做大优势产业的正确选择。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营养功能、药理功能、保健功能得到群众广泛认可,已经成为老百姓“菜篮子”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空间巨大。我市属高海拔、低纬度地区,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发展山地特色珍稀食用菌、高品质大宗食用菌及周年生产的适宜条件。据市农业农村局普查,我市有羊肚菌、羊肝菌、牛肝菌、蛹虫草、鸡枞和松茸等野生食用菌资源360多种,其中“织金竹荪”“大方天麻”等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达500.6万人,除常年外出务工188.6万人外,需在本地就业人员达312万人;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通菇类生产中60-70%的劳动依靠手工,需投入大量人工。可以说,发展食用菌产业,我市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必须抢抓机遇,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因地制宜持续推进食用菌产业裂变发展,为实现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措施再细化
第一,全力以赴扩大产业规模。据市农业农村局反馈,今年以来全市种植面积7.76万亩、产量12.9万吨,除去大方雪榕和威宁雪榕,其他经营主体种植面积仅5.2万亩、产量4.4万吨。总体看,规模化程度还不高,带动能力还不强。各地要对标“八要素”,坚持目标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努力实现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一要抓紧编制完善好规划。省政府已印发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明确了未来三年全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要求各市州、产业重点县要以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加快编制本地区规划。市食用菌专班要抓紧完善《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按程序送审后,确保7月底前印发实施。二要建好标准化规模化基地。近期,志刚书记安排我们到黔东南州考察学习从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食用菌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闲置地下室,通过改造建设成“社区工厂”,建立菌种研发生产、菌棒制作培养、出菇示范栽培和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标准化全产业链食用菌产业体系,着力解决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就业”,实现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各地要学习借鉴从江县的经验,因地制宜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闲置地下停车场和门面,建设食用菌“社区工厂”、扶贫车间;要以坝区、产业园区和恒大集团援建大棚为重点,加强水、电、路和冷链系统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改扩建一批生产大棚,大力推广水肥一体、绿色生产等标准化技术,积极引导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建立从基地、菌种、生产、加工、储藏等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确保今年建成规模化、标准化食用菌基地2万亩。三要建好菌种保供基地。目前,全市仅有红托竹荪、冬荪、天麻等少数几个菌种能够实现本地供应,其他菌种靠外省购进。如:羊肚菌、平菇等菌种要从四川、云南等地购进,增加了生产成本。市食用菌专班要加强统筹指导,根据现有食用菌种植规模及产业发展趋势,建立纳雍金蟾公司日产6万棒、赫章贵喜公司日产3万棒、大方乌蒙菌业日产3万棒等一批适合我市的菌种培育供应基地,把菌种研发和良种扩繁作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生产足够数量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减少菌种外调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四要建好菌材供应基地。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全市菌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全市菌材60-70%依靠从省外、市外采购,成本较高。今年我们计划新建(改造)栎类、栗类等菌材林11万亩。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国储林、森林抚育等政策,以织金、大方、黔西、纳雍等县为重点,抓好木质菌材基地建设;要综合利用经果林、茶园修剪枝条、农作物秸秆,酒槽等废弃物发展食用菌,坚决防止乱砍滥伐林木。
第二,全力以赴壮大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共有食用菌经营主体207家,但公司型经营主体仅47家,其余主要是合作社和生产大户。总体来看,经营主体小散弱、带动能力不强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必须坚持“培育”与“招引”相结合,不断壮大经营主体。一要抓好本土培育。各县(区)要把龙头企业带动、主体培育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好村级D组织带头作用,培育一批规范化程度高、组织化程度好的合作社,培育一批种养能手、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带动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二要抓好外部引进。大力引进优强龙头企业与市内企业、经营主体合作,参与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现合作社有龙头企业带动全覆盖。各县(区)要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引进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联结产销两端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市投资促进局要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毕节市食用菌产业招商工作方案》要求,实行“一月调度、一月一专报”,力争今年每个县区引进龙头企业1家以上;2022年全市食用菌企业达150家、专业合作社达16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培育种植规模5万棒以上种植大户80家。对于引进的企业,要引导其在本地注册、在当地交税,防止税源外流。同时,要积极支持食用菌企业开展产品质量认证,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大力支持食用菌企业在产品深加工、养生保健、餐饮文化等方面拓展食用菌产业功能,延伸食用菌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第三,全力以赴开拓销售市场。发展产业,“种得好”是前提,“卖得好”是关键。一要巩固省内市场。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营销体系,扎实推进农产品进市场、进学校、进超市、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高速公路服务区“七进”;加强生产端和销售端的精准对接,在同质同价条件下优先采购深度贫困地区产品,着力推动消费扶贫;扎实推动我市食用菌进入省内农贸市场和省直学校、企业、机关食堂,确保种得下、产得出、卖得掉、卖得好。二要扩大省外市场。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发挥好雪榕集团、金蟾公司等经营主体的市场销售渠道,增加食用菌产品在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利用东西部扶贫
尊敬的用户,感谢以来大家对本站的支持,为更好方便服务广大用户,本站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升级的文库系统,网站内容更全,搜索更快,用户体验更好,欢迎大家体验,新站地址:点击进入新站
请大家打开新站后,建议使用手机号登录注册,然后联系客服进行会员权限转移:
会员权限转移步骤:
1、老网站会员用户权限截图发给客服
2、到新网站点击进入新站 注册一个账号,建议使用手机号登录,更方便安全
3、新网站注册用户账号发给客服,收到信息后,客服会手动给大家开通新网站开权限
4、成功开通会员权限转移成功后 ,点击网站我的进人个人中心,点击开通VIP会显示会员权限和到期时间,请自己检查
5、客服微信:369498653
点击进入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