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会议讲话(林业局副局长)

全省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会议讲话(林业局副局长)

同志们:

在岁末之际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结合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D的***五中***和省委第十四届八次***精神,对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明年和十四五的工作进行部署和谋划。刚才,各市林业局进行了工作交流,江山市林业局及江山市林业局和部分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作了典型发言,大家讲得都挺好,希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2020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同志们一手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处置在养野生动物,一手抓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十大名山公园建设等攻坚战,较好地完成了重点工作任务,为全省大花园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大家承受了工作上的各种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放弃节假日、休息天加班加点,出色完成任务,体现了保护地人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林业精神。在此,我代表局D组,向全省自然保护地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充分肯定2020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2020年省委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一园两区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创立新模式。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由钱江源拓展到钱江源百山祖一园两区创建模式。9月上旬国家林草局组织第三方专家组对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开展了评估验收和实地核查,获得验收组的高度评价。

确立一园两区试点模式。在推进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评估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对钱江源与百山祖区域进行整合,实施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一园两区体制试点模式,强化国家公园建设,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探索新模式。

建立一园两区体制机制。及时成立由彭佳学副省长任组长的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方案,在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不变的情况下,批复设立了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管理局;制定印发了《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和《钱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

完善一园两区规划体系。在修编钱江源园区总规和编制百山祖园区总规的基础上,省政府批复了《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02025年)》,并完成《钱江源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专项规划》《钱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廊道专项规划》《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修复专项规划》《钱江源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建立集体林权管理新机制。在开展自然资源权属调查、确权登记的基础上,钱江源、百山祖园区全面完成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集体林地实行了统一管理;钱江源园区还探索了农用承包地地役权试点,签订地役权协议,为全国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管理提供典范。

探索推进社区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园区内居民的生态移民工作;探索建立社区居民柴改气、柴改电补偿机制;推进特许经营,探索开展土特产销售特许经营试点;持续做好钱江源国家公园科研和环境教育,为国家公园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浙江做法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积累新经验。

3月16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后,全省迅速行动,各市县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协调各方,稳步推进。整合优化过程中,我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效处置自然公园内村庄、永农等问题,得到国家林草局的肯定,并被推荐到全国学习借鉴。

1.加强领导,试点先行。为打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攻坚战,省林业局牵头成立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指导开展整合优化试点,出台《浙江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方案》,制定了方案审查要点及审查工作流程,为全面铺开做好先行准备。

2.主动沟通,稳步推进。主动与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沟通协调,做到互通信息、及时对接、协调推进。在与生态保护红线的衔接上,原则上把严格管控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利用区不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对西湖、普陀山等城市型、人为活动较多的保护地,云和梯田、德清下渚湖等为代表的湿地公园范围内允许保留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特例不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较好解决了红线与保护地的关系。

3.强化支撑,确保质量。成立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专家审查委员会,组建以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牵头的技术支撑团队,负责技术规程制定、技术培训、成果汇总、省级方案编制以及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等工作。为按时、高质量编制整合优化预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十大名山为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开拓新路子。

推进十大名山公园建设是大花园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是自然保护地实现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今年十大名山公园建设的重点是加快项目推进和品牌宣传。做好政策支持。将十大名山公园建设作为大花园耀眼明珠,列入诗路基金项目、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浙江省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清单(2020年-2035年)等,积极对接项目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抓好项目建设。下发《2020年浙江省十大名山公园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项目进度计划、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今年以来,全省十大名山共完成项目投资共计38.5亿元,其中:五大重点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额1.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3%。

开展系列宣传。积极运用多种媒体,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加强名山公园宣传。全年,《浙江日报》刊出十大名山专版5期、《浙江画报》专栏3期、学习强国推出10集专题短片;《浙江林业》推出一月一名山宣传10期,并通过浙江发布、地铁宣传片、浙江美丽大花园——浙江省十大名山公园走进神仙居暨五百森林康养目的地宣传推介活动、浙江大花园十大名山公园走进天目山暨满贯跑首发活动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十大名山公园的品牌效应,关注度超过1000万人次。

(四)动态监测天空地一体化提供新支撑。1.建平台。推进自然保护地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

2.上项目。组织实施自然保护地动态变化监测项目,完成10个重点自然保护地的人类活动监测和生态质量变化监测内业工作。

3.抓检查。开展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建设活动双随机抽查。开展对温州、舟山、台州丶宁波国家局遥感监测变化情况疑点疑区的现场核查,督促落实整改。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自然保护地违建别墅的清查处置、绿盾2020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工作等。

(五)改革创新为保护地建设发展提供新保障。1.编制发展规划。率先启动开展了浙江省自然保护地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调研起草工作,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

2.改革审批制度。经省政府同意,下发了《关于规范风景名胜区内重大建设项目活动审批事项的通知》,精简了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申报材料和内容,简化办事程序。同时,根据网上审批的要求,进一步简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许可材料,压缩许可时间一半以上。

3.制定负面清单。率先开展调研,制定自然保护地建设负面清单,并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了送审稿。

一年来,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