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史大事述要(1919年——1949年)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间(1919—1927年)
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的爱国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反对北洋政府准备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最终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取得了胜利。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阶级上、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的建立作了准备。
2、******的早期组织成立。1920年春夏之交,陈独秀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础,多次召集会议,商讨建D问题。1920年8月,在上海环龙路渔阳里2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了中国******上海发起组,推选陈独秀为负责人,标志着中国第一个******早期组织的诞生。
3、******一大。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大会确定D的名称为“中国******”,通过了中国******的第一个纲领,选举产生了D的第一个***机关。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正式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4、******二大。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辅德里举行。大会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制定第一部《中国******章程》,通过《中国******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等文件。
5、京汉铁路工RD罢工亦称“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沿线三万多工人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的领导下举行总同盟罢工。7日,吴佩孚派军队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京汉铁路工RD罢工是中国******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罢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D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
6、******三大。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至20日在广州举行。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D,同时保持******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
7、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也被称为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之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D和中国******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1924年1月,中国国民D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8、黄埔军校建立。在苏联帮助下,国共合作的国民D陆军军官学校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立(即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委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D代表。中国******从各地选派许多D、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11月,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健全政治工作制度。
9、******四大。中国******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会议。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
10、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英帝国主义巡捕在上海开枪屠杀游行的学生和群众,造成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这一事件引起全国人民的公愤,在中国******领导下,各地举行游行示威、罢工、罢课和罢市,形成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11、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此次罢工由******人邓中夏及苏兆征领导,历时1年零4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大罢工之一。省港大罢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发挥了积极作用。
1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1925年12月,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从而集中了当时D内的正确主张,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D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13、中山舰事件也被称为“三二〇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李之龙,扣留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驱逐了黄埔军校中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员。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的政治事件,成为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
14、北伐战争开始。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至11月,基本消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在北伐战争中,以******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领导的湘鄂赣等省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D内D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无产阶级及其政D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这些关于农村调查的具体实践、问题选择与行动倡导,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农民运动调查奠定了基础,为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
16、“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D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D左派和******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员、国民D左派及革命群众宣,告国共两D第一次合作失败,导致国民革命被迫中途夭折,成为国共十年内战的开端。
17、******五大。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D的任务议决案》等文件,选举了D的***委员会。******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特别是如何建立D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
18、马日事变。1927年5月21日晚,驻守长沙的武汉国民政府辖军,国民D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捣毁了湖南总工会、农民讲习所等******控制的组织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员、中国国民D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中国国民D右派继续疯狂屠杀******人和革命群众,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马日事变是湖南的大革命由高潮走向低潮的转折点。
19、“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四一二政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日趋反动。7月15日,武汉国民D***执行委员会正式决定“分共”,大批屠杀******员和革命群众。汪精卫集团的反革命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D完全抛弃。政变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已没有分歧。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间(1927—1937年)
土地革命战争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D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逐步地把D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20、南昌起义。1927年4月—7月,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人和革命群众。为反抗国民D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江西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D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
2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国******在汉口召开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陈独秀*********局书记职务,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组成***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D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22、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卢德铭等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23、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江西,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D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4、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的组织,建立起红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5、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反抗国民D反动派的武装起义,经三天浴血奋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对国民D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26、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井冈山会师后根据******湘南特委决定,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7、******六大。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由瞿秋白主持。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D章》。
28、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第九次D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D在同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通过了多种决议案,这些决议案系统地解决了建D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
29、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46人为***执行委员,毛泽东为主席。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苏维埃组织法、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红军决议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对外宣言、抗日宣言、少数民族问题决议案、红军优待条例、婚姻条例等法律、法令、条例、文件。
30、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1930年—1933年,在江西和福建广大地区,由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的战略方针的指导,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
31、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从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对江西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32、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D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33、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D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D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战,也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34、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D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D,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5、四渡赤水。1935年1月,***红军进入川贵边界,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D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36、巧渡金沙江。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金沙江渡口,毁船封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如果红军不能渡过,就会被国民D军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1935年5月3日至9日,红军避敌锋芒,仅凭7只渡船在7天7夜间,2万多人的红军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
37、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红军到达四川省石棉县,准备渡过大渡河。而国民D军也在这里布置了重兵,企图将红军消灭于大渡河以南地区。5月25日凌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线指挥,孙继先率领“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突破了敌军的防线,为红军北上打开了一条通道。不过,当时河边只有几只小船,无法在短时间内把红军全部运送过河。面对国民D军的围追堵截,红军决定开辟第二个通道,就是离此地240里的泸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