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务干部应知应会基本知识汇编(58题)

机关D务干部应知应会基本知识汇编(58题)

D员为什么要交纳D费?

D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级的先进分子,承认D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D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D的决议和按期交纳D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我们D历来都把D员向D组织按期交纳D费,作为D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之一。按期交纳D费,是D员应尽的义务,也是对D员D性的检验,也是D员关心D的事业的一种表现。D员交纳的D费不仅可以作为D组织活动经费的补充,给D组织以经费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D员的组织观念。每个D员应当增强D员意识,在规定的时间内主动按规定交纳D费。D的基层组织对不按期交纳D费的D员,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D费的D员,应当按D章规定作出处理。

D员交纳D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D员交纳D费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自觉。D员交纳D费应当做到自觉、主动,一般应由本人亲自交给D支部或D小组负责收缴D费的同志。

(2)按时。按照D章要求和有关规定,D员交纳D费一般应当按月交纳,不能无故拖延。如遇特殊情况,经D支部同意,可以每季度交纳一次D费。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D费的,按自行脱D处理。

(3)足额。D员交纳D费应当根据个人的实际收入,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标准交纳,不准隐瞒收入或减少交纳D费基数少交D费。

新入D的D员何时开始交纳D费?

预备D员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D员之日起交纳D费。

按月领取工资的D员,交纳D费的基数如何计算?

按月领取工资的D员主要包括D政机关、人民团体、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中按月领取工资的D员,也包括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按月领取工资的D员。

按月领取工资的D员交纳D费的基数包括: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工人)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机关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津贴补贴;企业人员工资收入中的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活的部分(奖金)。

列入交纳D费计算基数的津贴补贴是指:根据国家关于规范津贴补贴的有关规定,对各地各单位干部职工普遍发放的规范津贴补贴(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对于只有少数地区、部分单位或特殊岗位享有的津贴补贴,比如: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和补贴(法院检察院办案津贴、审计补贴、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公安执勤岗位津贴、密码人员岗位津贴、信访岗位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等)、改革性补贴(住房提租补贴、通讯补贴、交通补贴、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纳部分等),以及社会保险类补贴、伤残人员抚恤金等,不列入交纳D费计算基数。

什么是临时D支部?

为执行某项任务临时组建的机构,D员组织关系不转接的,经上级D组织批准,可以成立临时D支部。

临时D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由批准其成立的D组织指定。

临时组建的机构撤销后,临时D支部自然撤销。

临时D支部可以发展或处分处置D员吗?

临时D支部主要组织D员开展政治学习,教育、管理、监督D员,对入D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等,一般不发展D员、处分处置D员,不收缴D费,不选举D代表大会代表和进行换届。

D的组织生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D的组织生活是D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D组织对D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D的生活和D的组织生活,有联系又有区别,D的生活包括D的组织生活,而D的组织生活,是D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从广义来讲,D内各种活动,都属于D的生活。我们通常所说的D的组织生活,它主要依托D支部、D小组开展活动。主要形式有D员大会、支部委员会、D小组会、D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以及D课、民主评议D员、评选优秀D员和先进D组织等。

D的组织生活的内容一般包括:对D员进行D的知识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D的方针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传达***和上级D组织的文件、指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D员,处理违纪D员和不合格D员,开展适合D员特点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D的组织生活会召开时间

D的组织生活会的表现形式一般为三会一课制度。即定期召开支部D员大会、支部委员会、D小组会,按时上好D课。在一般情况下,支部D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D小组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每季度要上一次D课,民主评议D员每年开展一次。

D支部委员会制度

D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随时召开。必要时也可召开支委扩大会议,吸收D小组长和有关D员干部参加。会议的议题一般包括以下方面:研究、贯彻上级D委的决议和指示,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针办法,研究D的建设和D员管理教育方面的问题;研究培养、发展新D员方面的问题;讨论研究协调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方面的问题。

D小组会制度

D小组会是D员参加D的组织生活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D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D小组会的内容一般围绕D的中心工作和D支部在近一时期的具体任务,紧密联系当前形势和本小组D员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开会前,D小组长应与支部书记和有关委员沟通情况,共同商定D小组会的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并把会议的有关事宜事先通知每个D员。会上,D小组长要认真掌握中心议题,善于启发引导,紧密联系D员的思想工作实际,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针对提出来的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措施。D小组长对本小组的D员领导干部要大胆管理,切实负起责任。D小组会的活动情况要及时向D支部汇报。

支部D员大会任务及程序

按期召开支部D员大会,是贯彻D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这有助于发扬D内民主,发挥D员的积极性,使D支部更好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有助于D员行使自己的权利,对D支部的工作实行监督。全体D员(包括预备D员)都应参加支部D员大会,如个别D员因故请假,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应尽可能在会前听取这些同志对议题的意见,并把他们的意见转达给支部大会。

支部D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D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D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本单位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接收新D员和预备D员转正,讨论决定对D员的表彰和处分;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的代表;讨论罢免、撤换不称职的支部委员或出席上级D代表大会的代表;讨论决定其它需要由支部D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支部D员大会的程序:支部D员大会一般由支部书记主持,也可由副书记或委员主持。基本程序是:会议主持人报告本支部D员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原因;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议题;D员围绕议题进行讨论;需要作出决议的议题,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宣布表决结果,形成决议。支部大会讨论通过的决议,如果是吸收D员、预备D员转正、处分违纪D员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按照D章规定,报请上级D组织审查批准,才能生效。

召开支部D员大会的注意事项

支部D员大会要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地点、D员出席和缺席人数,大会的中心议题,D员发言的要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最后作出的决议。大会结束后,记录要归档。

凡属需要提交支部D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一般都应作出决议或决定。有些内容如传达上级D组织的会议精神,或学习D的文件,或上D课,或进行D的其他活动等,一般不需作出决议。

支部D员大会讨论的问题,一般要先经过支部委员会讨论研究,由支部委员会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以便于支部D员大会展开讨论并作出决定。支部委员会提出的初步意见和方案,提供支部D员大会讨论和修改,最后由支部D员大会正式作出决议。支部委员会对某个问题作出的决议或决定,支部D员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

支部D员大会通过决议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每个有表决权的D员都要以对D负责的态度,对所要表决的问题,明确地表示自己赞成或反对的意见。D员如果不明情况,难以发表意见,放弃表决权是允许的。但弃权的同志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行动上服从支部D员大会作出的决议。支部D员大会应尽量避免发生弃权的情况,支部委员会应将各项议题事先告知全体D员,以便D员作好准备,在支部大会上充分发表意见。

支部D员大会通过决议时,必须有支部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正式D员出席,并由应该到会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正式D员赞同,决议方才有效。

支部D员大会讨论决定问题时,如果出现较大分歧,一时难以统一,只要不是紧急事情,不必匆忙作出决定,可以让大家分头作些酝酿,然后再议,一次不行,就多议一两次,力求取得一致意见。如果事情紧急,不能因为少数同志持不同意见而拖延不决,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作出决定,以免耽误工作。

D支部通过决议,不宜采取个别征求意见的方式。因为只有召开支部D员大会,经过充分讨论,交流情况,统一思想,作出正确的决议才有保证。应该在召开会议前先个别征求因故不能到会的同志的意见,并把他们的意见提供给会议参考,但在表决时,不能把他们的意见算成赞成票或反对票。

D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双重组织生活

D员领导干部,无论职位多高,在D的生活中都必须以普通D员的身份出现,自觉地接受D组织和D内外群众的监督。D内不充许有任何不参加D的组织生活、不接受D组织和D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D员。每一个D员领导干部,不但要编入D的一个支部和小组,而且要坚持参加D支部和D小组的生活会。如确因某些特殊原因,不能参加D支部或D小组的组织生活,应向所在D支部或D小组请假。D员领导干部还要参加D委(D组)单独召开的民主生活会。

预备D员参加D的组织生活

预备D员在参加D的组织生活方面,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之外,和正式D员没有什么不同。因此,预备D员同正式D员一样,要积极参加D的组织生活,坚决贯彻执行D的决议,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酝酿候选人或讨论决议、决定的时候,预备D员应该以认真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在上级D组织尚未批准时,支部大会关于接收新D员的决议不能生效。因此经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的预备D员,在上级D组织批准之前,不能参加D的组织生活。

受D纪处分的D员参加组织生活问题

D员因违反D纪,受到撤销D内职务以下的纪律处分,仍享有D员的权利和义务,仍要过组织生活。受留D察看处分的D员,在留D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他权利和义务都同原来一样,也要过组织生活。经支部大会决定,受到开除D籍处分或被取消预备D员资格的人,在上级D委批准之前,一般情况下,仍可参加组织生活,因为支部大会决议必须经上级D组织批准方能生效。

D员组织关系的接转

在转移组织关系时,应由其所在D组织开出介绍信,由D员本人持介绍信到上级D委组织部门办理转移手续。D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一般应由D员自己携带,妥善保管,到新的单位后立即交给D组织。

组织关系介绍信丢失的,D员要立即向原所在单位的D委或负责最后办理接转组织关系的D委报告,D组织应及时对丢失介绍信的情况进行审查。如查明确属本人不慎丢失,可由最后办理接转组织关系的D组织予以补转。为了防止冒名顶替,补转单位应立即发函通知转入单位的D组织,原介绍信作废。

D员必须在介绍信、证明信规定的有效期内由其本人办理接转手续。对没有正当理由,不按期到指定单位报到的,应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因工作需要,中途变动去向的,如有其他文件证明,其D员组织关系应予接转,新单位不得退回介绍信。如必须退回查对换转时,原单位D组织应认真处理,不得拖延不办。

16.发展D员工作

发展D员工作是D支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是保证D员队伍纯洁性,不断壮大D的队伍,保持D组织旺盛生机活力,确保我们D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D的战斗力的有力措施。

(1)申请人入D人、入D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要求入D的同志来说,是他入D前逐步具备D员条件的不同阶段;对于D组织来说,是衡量要求入D的同志的成熟程度的标准。凡符合D章第一条规定,向D组织郑重提出书面入D申请的人,都称作申请入D人;经D小组(共青团员经团组织)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审查同意列为培养对象的申请入D人,都称作入D积极分子;经过D组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在听取D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认为基本具备了D员条件,经票决列入发展计划的入D积极分子,称作发展对象

(2)入D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入D积极分子在入D前必须经过D的基本知识的系统培训,使他们对D的性质、目标、指导思想、宗旨、D的组织原则、D员的权利和义务等,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支部要指定1-2名D员对入D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D的基本路线,为他们靠拢D组织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支部每半年对入D积极分子考察一次,对考察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记入《入D积极分子考察表》中。根据有关规定,对要求入D的积极分子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条件成熟的可确定发展对象。

(3)发展D员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确定入D积极分子。接到入D申请人的入D申请报告后,D小组或团组织向D支部推荐,支部要及时召开支委会讨论研究,能否确定为入D积极分子。对确定为入D积极分子的,要指定1-2名正式D员做入D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对他们进行个别帮助。并填写《入D积极分子考察表》。

注意事项:

申请人递交入D申请书时必须年满18周岁。

申请书字迹要工整清晰、前后时间要一致(封皮和最后一页落款时间),不能随意涂改。

申请书必须本人亲笔书写,不得打印,并由本人签名或盖章。

在校生应向就读学校D支部提出入D申请。

D组织不能硬性指定某人递交申请书。入D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对尚无入D要求的人,无论其社会声望多高,社会贡献多大,都不应强迫他们入D。但是,我们D组织有责任向他们宣传D的政治主张,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引导他们向D组织靠拢,着力解决无人写申请入D问题。

对入D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训和考察。确定为入D积极分子后,D组织可吸收入D积极分子听D课,列席讨论发展新D员的支部大会和入D宣誓仪式以及D内组织的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为入D积极分子提供接受锻炼和考察的机会;D组织应要求入D积极分子经常向D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书面汇报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