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母亲哀悼词

致母亲哀悼词

致母亲哀悼词

2013年6月29日)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锁呐呜咽,鞭炮悲鸣。我受大姐的委托,代表全家人,在妈妈的灵前致悼词。

2011年11月妈妈身体偶感不适,2012年2月2日,在华西医院行胆囊切除手术中发现胆总管癌变,当即再次进行胆总管切除术。

一年多来,众多亲戚,朋友,同事,相关领导,十分关注母亲病况,对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的一家之言、古老偏方等治疗方案、营养措施,都进行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最终未能挽救妈妈的生命。2013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七日)0时45分,妈妈永远告别了爹爹和儿女,撒手人寰,驾鹤西归,享年72岁。

遵照妈妈的遗愿,今天,我们将妈妈从广元庄严肃穆地送回到妈妈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故土,送回到妈妈的父母身边来了。我的妈妈离开这块土地已经多年了,老屋早已不在,好友亡故许多,可是今天,妈妈本社在家的乡亲们都来迎送我的妈妈来了,本村干部、本乡部分领导同志也前来迎接妈妈魂归故里,相信妈妈在天之灵定能感受到乡里乡亲们的这片深情厚意,从而倍感欣慰。此外,妈妈族人,苟氏本家,生前好友,子女同学、同事也从成都、绵阳与广元等地纷纷赶来,共同以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于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生在地边的茅棚里。我的外爷外婆家无片瓦寸土,充当佃户为生,妈妈只能吃糠咽菜生存,居无定所成长。但是食不果腹、衣不弊体的外爷外婆一样视妈妈为掌上明珠,只不过他们对妈妈的爱与爱的表达,比富好人家要艰辛、酸楚得多。他们在地主家里偶尔遇到吃干饭与馒馒时,总是不惜遭人白眼与下贱怀揣袖藏给妈妈带些回来。那种酸楚而幸福的情形妈妈一生中不知在我们子女面前感念了多少回,那种被父母艰辛呵护的幸福感与感恩之心一生都萦绕在妈妈的心头。

解放那年妈妈只有七岁,却已经随外爷外婆迁移居住了五回。在毛主席、******的阳光普照下,终于定居在了圈龙乡新桥村一社这块美丽而温馨的土地上。十岁之时,也能够背着书包进学堂了。妈妈读书之时,十分刻苦,品学兼优,因为国难,中专肄业回乡。后以媒妁之言嫁与爹爹。自此之后,母随父唱兴家业,孝亲育子伤筋骨,在农村劳作了30多年,所受劳苦,非常人所有。

妈妈是独生女儿,嫁父几年后,一次外婆的重病,使妈妈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切,向我的爷爷婆婆与爹爹提出回娘家居住的愿望。我的爷爷婆婆十分不忍心让妈妈这个乖巧,孝顺,能当乡村医生、能当识字班老师、能象男人一样劳动的媳妇离开他们身边,嚎啕大哭。但是,识文断字、忠孝传家的爷爷婆婆体谅并赞赏妈妈对生身父母的拳拳之情,哭着用相当于嫁女儿的礼节送妈妈回到娘家居住。

苟家所在的太平乡钟鼓村跟圈龙乡新桥村相隔两重山。妈妈回到圈龙后,儿女来回照看,四亲往来问候。每当妈妈回苟家探望爷婆,或爷婆到圈龙看望妈妈,没有一回不是彼此哭着迎送,直至爷婆离开人世。这种公爹公婆与媳妇的关系,在两边家乡成为佳话。

集体生产时期,圈龙的一家六人在集体分粮吃饭,就妈妈一个主要劳动力。妈妈拼命多挣工分,挑粪计担数,只有妈妈跑的趟数多,积肥抵工分,只有妈妈交的猪牛粪多,妈妈不仅从末向生产队倒找钱,还每年从集体分得百多元,在爹爹的贴补下,全家年年有新鞋新衣,时常有油香飘飘。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没有了集体生产时的分工合作,缺少男主要劳动力的家庭,妈妈更是劳苦万分。瘦小女儿身,充作使牛汉,出入披星月,伶俜萦苦辛,渴饮涧边水,饿忍瘦饥肠。顽强的妈妈,在外爷外婆的辅助下,在生产队友好近邻、远近亲戚的援助下,硬是将十亩责任田种得年年高产,岁岁能产万斤粮。每年的万斤粮食是两边爷婆能安享晚年的根由,更是四个子女上学求进的本钱。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