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检讨书

自我检讨书

孤独感,自我不认同,消极时常伴随左右,以至于个体展现出从无奈到沉默到逃避再到冰冷的演变。

良好的社交活动可以有效地延缓这种演变。在此之上若是能建立起有效可靠的关系亦能暂时隔绝束缚,但是始终无法彻底消除。更坏的是,这些潜在感觉会随着时间积累。当失去庇护之后,个体面对的将会是无法承受的负面情绪。这是由于关系的不稳定性导致的。所以个体会试图探求一种稳定的,永恒的关系作为庇护。

关系的不稳定性源自关系双方(或更多)的变化。一旦关系的牵涉方各自的变化超过互相所能承受的范围,关系就面临着破裂的危机。因此,减少关系的牵涉者,减少牵涉者的变化以及提升各自的承受能力都可以有效地提升关系的稳定性。

关系的牵涉者一方必然为人,另一方可以是人、其他生物、物品、抽象观念、绝对的意志等等。单个个体可以与多个对象建立多种关系,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最主要的。以人为另一方,是世界上大多数人的主要选择。此外也不乏以剩余几项为主要选择对象的人存在。不论主要选择对象是什么,想要关系稳定,给自我提供持久的庇护,都须满足上述的需求。那么显然,选择变数越少的对象就越能给自我提供一个更坚固的庇护,这就是信仰的重要之所在,没有一个对象能比信仰更能提供一个坚固的庇护。这同时也是失去信仰之人收到的反噬比其余更严重的缘故。

当我们选定人与人的关系之后,又将面临着一些不同于与其他选项的情况。因为对于客观物质而言,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而对于绝对的意志而言,人又是具有认识的局限性的。因此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并非是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就能保证关系平稳持久。

其实我一直是有愧的。作为关系的一方,我会优柔寡断,也会主观武断。可是我又不敢去要求他人配合自己或明确表露自己的想法。性格所致。

想要的不多,在压抑焦虑的时候能听到一个声音就足以安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