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山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初步探索
xx市位于xx省西北部,地处xxxx四省市交界处,全市总面积x.xx万平方公里,辖7县x市,总人口xxx.3万人,其中以xx族、x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xx.xx%。xx市是******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xx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近年来,xx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xx实际,突出“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大力推进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人民满意城镇建设,在贫困山区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上作了一些有益探索。2018年底,全市建成城区面积xxx.xx平方公里,常住城镇人口xxx.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xx.5%。
一、实践与探索
(一)立足市情,科学定位。我们立足xx市山水风光神奇、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资源禀赋独特的市情特点,确立了把全市x.xx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养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xx胜境和“民族文化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目前,已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市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xx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xx镇、xx镇、xx镇、xx镇,形成了以自然生态区、文化生态区、旅游景区、城镇和村庄为生态点,以主要流域和交通走廊为生态线,以融山水人文于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成以市府xx为核心、以x个县城重点、以xx个卫星集镇节点的半小时生态城镇群。
(二)遵循规律,突出特色。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突出规划引领,走具有“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是遵循山区特点。我们在城镇建设上,立足原有依山临水的山区城镇布局,注重因势利导,顺势而建,不削山,不填河,不贪大求洋,着力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区绿色生态城镇,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比如xx古城,城区发展空间有限,我们就按照“青山抱古城”的建设思路,在外围建设森林公园、公共服务设施,既留住了古城的魅力,又增添了外围的绿色。先后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和“中国最宜居城镇”等称号。xx镇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二是突出民族特色。围绕xx族、x族文化特色,坚持“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原则,加大对xx古城、xx镇、xx镇、xx镇、xx镇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改造力度,逐步恢复古名居、古商铺和名人故居,引导部分居民迁出古城镇,降低人口密度,为古城保护释放更大空间。将推进生态城镇建设与传承民族文化、发展全域旅游相结合,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风貌、文化魅力和民族特点的魅力城镇,提升xx族、x族文化在城市建筑、功能设置等方面应用,做到传承历史不落俗套,顺应时代不造作,植于本土而优于本色。三是体现时代特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理念贯穿于城镇建设全过程,推动城镇高效节约集约发展,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城市新区建设上,与高速公路、铁路、大通道连接线全面对接,拉开城镇道路骨架,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建成集居民小区、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区、科教文卫等为一体时代特征明显的新城区。比如xx市府新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成为xx省产城融合典范,是xx山片区最具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城市和耀眼明珠。
(三)产城融合,彰显活力。牢固树立“产业兴,则城市兴”的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把立业当作立城之本,围绕工业集中区、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构建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是与新型工业融合发展。按照“产在园中、园在城中、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每个县城都建成一个省级工业集中区(经开区、高新区),引进上千家企业入园发展,创造近十万人就业岗位。比如xx经开区(高新区),我们按照建设“市府新城、产业新区”的理念,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现已建成集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等为一体的智慧化城市,被评为“中国x商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经济园区”。比如xx高新区,连接新城与老城,建成了中南地区最大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二是与生态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按照“城镇景区化、景区城镇化、城景融合”的发展思路,对城镇进行提质改造,实施城乡美化、亮化工程,形成一个区域一个特色,一条街道一个景观,一群建筑一个风格。对旅游景区主要是补齐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短板,城区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全部实行特色民居改造,3A级以上旅游景区、xx个旅游村寨实现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等旅游服务设施全覆盖,正在建设xxxx公里旅游公路、xxxx公里生态旅游景观走廊和xxxx公里旅游慢行体系。我市整体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是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突破xx万人。2018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xxxx.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xxx亿元,分别增长xx.1%、xx%,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地区。三是与商贸物流融合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对xx“一带一部”定位,充分发挥我市处于xx、xx、x市、xx四省市交界优势,依托高速、铁路、机场,建成了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商贸综合体和商贸物流园区,引进了步步高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了规范有序的商贸物流体系。
(四)加强立法,创新建管。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市享有的自主立法权的政策优势,先后颁布了《xx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和xx古城、花垣xx、xxxx、xxxx以及xx河、xx山、xx界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条例,为依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强城市保护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结合市域实际,出台了《xx自治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城乡污水治理、垃圾治理、道路畅通、棚户区改造、特色小镇培育等城市生态修复、修补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不断夯实新型城镇化基础。按照整合“大网络”、建设“大平台”、构建“大系统”、融通“大数据”、创新“大应用”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智慧xx”建设,智慧旅游、智慧气象、智慧交通等xx个子系统智慧应用上线,“互联网+政务服务”率先在省内打通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智慧xx”建设经验在全省推介,提升了城市政务服务管理水平。大力开展示范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省级文明、园林、卫生城市和文明村镇文明单位,xx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xx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深入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基本实现便民服务体系和城乡电子防控系统公共区域全覆盖,城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