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专题培训会讲话稿
2020年5月1日施行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我国长期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出了更为完善的法治方案,为各级行政机关依法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是推进我国劳动关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农民工欠薪问题,成因复杂,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条例》大大强化了公权力在劳动关系治理中的作用和力量,必然就对相关的执法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严格执法,压实部门监管责任
“为厘清主体责任、规范支付行为、健全保障机制、强化支付监督、落实责任追究,《条例》明确规定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权责,较为原则地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各类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公安机关、司法行政、人民法院等多个行政管理或司法机构的相关责任。一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不严,致使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流于形式。”《条例》原则性的规定难以有效规范和指导有关执法和监督行为,仍需要通过部门规章、政策文件等予以细化补充,形成法规体系。因此,建议国务院及时组织有关机构开展部门规章、政策文件的制定工作,明确各机构权责、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和监督行为,确保《条例》的有效执行。
促进信息共享,构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联动协调机制
农民工欠薪问题久治不愈,其中一个原因是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协调不够全面、衔接不够紧密、信息共享不够通畅,导致用工单位有机可乘或者成为“漏网之鱼”。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条例》确立了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治理主体实行多方共治,然而,如何共享共建共治需要高效严密的法律实施机制来完成。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大数据、智能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破除“信息壁垒”,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绿色通道”,加强各部门快速联动,促进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高效解决。
加速推进农民工线上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农民工极强的流动性一直是限制行政管理、服务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数字化的管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剂
尊敬的用户,感谢以来大家对本站的支持,为更好方便服务广大用户,本站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升级的文库系统,网站内容更全,搜索更快,用户体验更好,欢迎大家体验,新站地址:点击进入新站
请大家打开新站后,建议使用手机号登录注册,然后联系客服进行会员权限转移:
会员权限转移步骤:
1、老网站会员用户权限截图发给客服
2、到新网站点击进入新站 注册一个账号,建议使用手机号登录,更方便安全
3、新网站注册用户账号发给客服,收到信息后,客服会手动给大家开通新网站开权限
4、成功开通会员权限转移成功后 ,点击网站我的进人个人中心,点击开通VIP会显示会员权限和到期时间,请自己检查
5、客服微信:369498653
点击进入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