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监委关于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市级)(12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D***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推动省委、市委“重点工作攻坚年”任务和省政府《关于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落地落实,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聚焦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痛点,实现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营商环境持续深入优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监督保障项目落地政策落实。围绕项目立项和政策落实,督促职能部门开列“企业落地项目清单”和“助企惠企政策清单”。通过日常监督、重点检查、问题倒查等方式,聚焦企业立项、工程建设、验收投产等环节和减税降费、转型升级、融资服务等政策,发现和查纠项目审批时间长、审批流程繁琐、验收标准不合理、验收效率低,以及政策不管用、落实不见底、宣传不到位、承诺不兑现等问题,推动政策环境更加透明稳定,以监督实效提升企业便利化水平、助力企业生产经营。
二、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向职能部门、企业发放明白纸,列明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划定“职能区”和“服务区”,标出“安全线”和“危险线”,鼓励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常政商交往,督促D员干部敢于担当、卸下包袱、靠前服务。实行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常态化联系企业制度,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听取企业在涉企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督促协调职能部门及时解决。
三、拓宽涉企问题线索受理渠道。以“xxxxx”举报热线、纪检监察网站、“xxxx”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加强与“xxxxx”政务热线、“问政时间”、“D风政风行风在线”的联动协作,在各级审批服务大厅涉企窗口设立举报牌、发放监督卡,全面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广泛受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对受理的问题线索,专账管理、优先处置、及时反馈,让企业和企业家感受到“问题有人管、意见有人听、利益有人护”。
四、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察访工作。坚持常态化察访,联合潍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组建察访组,采取不打招呼、直击现场、模拟办事、协同办事等方式,体验办事流程,检查窗口服务作风。实行异地察访,组织县级纪委监委深入企业内部、项目现场和政务服务窗口开展交叉察访。突出重点察访,结合政务服务“好差评”结果,对评价较差的职能部门和服务环节进行重点察访。开展二次察访,对问题整改情况组织察访“回头看”,督促整改不力、问题仍然突出的职能部门强化措施、整改到位。
五、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发挥巡察“利剑”作用,突出“专”的特点,紧盯落实惠企政策、推进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服务、规范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巡察。用好“巡审联动”、市县联动、走访服务对象、投诉受理回访等方式,重点检查政策执行、担当作为、工作落实、纪律规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发现问题与督促整改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对个性问题坚决查处、严肃问责,对共性问题督促即知即改、限期整改。
六、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实行涉企案件“零延迟”查办制度,建立问题线索查处工作台账,定期调度办理情况,对久拖不决、查处不力的,提级办理或挂牌督办。坚决整治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D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服务企业;深入查纠涉企服务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和以服务企业为名搞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精准惩治滥用职权破坏投资环境、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作为审查调查重点,对涉企腐败的D员干部,一律深挖其利用职务便利或影响破坏营商环境问题。
七、坚持精准问责积极容错纠错。把精准问责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对因作风不严不实、问题整改不力损害企业切身利益的,严肃追责问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为提高服务质效进行容缺受理的,在处置涉企事件中因情况紧急临机决断而出现失误错误的,D员企业家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因先行先试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对照政策界限,积极容错纠错。严肃查处恶意中伤、诬告陷害行为,对受到不实举报、诬告陷害的D员干部和企业经营者,及时作出结论,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