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试行)

XX县社会组织基层D组织建设标准(试行)

一、总则

1.根据《中国******章程》《关于加强社会组织D的建设工作意见(试行)》及***、省委、市委、县委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所指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等。

二、D的组织设置

3.设置形式:正式D员人数达到3名以上的设立D支部,原则上,D员人数超过50人、不足100人的设立D总支,D员人数达100人以上的设立D委。

4.组建方式:凡有3名以上正式D员的单独组建D组织。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就近就便联合组建D组织,联合组建的D组织,覆盖社会组织不超过6个。联合D组织中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及时单独建立D组织。

5.隶属关系:原则上谁批准谁主管。与行政机关脱钩的行业协会商会,按省委组织部《关于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D建工作管理体制调整的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办理。

6.设置调整:每年12月20日前对D组织设置情况进行1次摸底,做到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7.纪检机构:D委设立D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D总支委员会、设委员会的D支部设纪律检查委员;不设委员会的支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纪检工作。

8.配套组织:具备条件的,及时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发挥作用,D建带群建、群建促D建效果明显。

三、班子队伍建设

9.班子职数: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人,设书记1人,D员数不足7人的,可只设书记1人;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7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基层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9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2人。

10.班子任期:社会组织D支部(总支、D委)任期为3年,D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同级D的委员会任期一致。期满按时换届,严格执行基层D组织换届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11.骨干队伍:D组织书记一般从社会组织内部产生,提倡社会组织D员负责人担任D组织书记;社会组织负责人不是D员的,可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选拔D组织书记;社会组织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可提请上级D组织选派。规模大、D员数量多的社会组织D组织,要配备专职副书记,并配备专兼职D务工作人员。派驻D建工作指导员的社会组织,应支持、配合指导员开展工作。社会组织D组织应从内部优秀D员管理人员中,按照1∶2的比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D组织书记后备人才,教育培训、管理使用有具体措施。

12.自身建设:社会组织D组织领导班子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社会组织D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上级D组织组织的集中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3天。新任D组织书记要接受任职培训。社会组织D组织领导班子应严格贯彻D风廉洁建设各项规定,做廉洁履责的表率。

四、D员教育管理

13.发展D员工作:发展D员有年度计划,严格执行发展D员记实制度,发展D员工作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四培四帮带”活动扎实开展。每个社会组织D组织一般每年培养入D积极分子1名以上。

14.D员教育培训:D组织要以D性教育和廉政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开展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活动,提升D员素质。安排入D积极分子参加培训,教育培养严格规范。注重运用******员网、XX先锋网、XX先锋网或D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D员教育,D组织负责人要订阅******员微信易信、XX先锋网微信和XX组工微信,D员订阅率不低于20%。

15.D员日常管理:建立和完善流动D员数据库,D员流入、流出情况底数清、情况明,积极引导流动D员亮明身份、D员兼职工作人员发挥作用,采取“一方隶属、参加多方组织生活”的方式,有效加强管理。D员档案健全规范。D员每年要公开承诺,接受群众职工监督。按时足额交纳D费,D费核定、收缴工作和D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及时规范。每半年集中排查、公示1次D费收缴情况。

五、D内组织生活

16.“三会一课”:支部D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D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至2次,每季度上1次D课。D委(总支)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到所在支部或联系支部讲1次D课。

17.民主评议D员:支部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D员工作,开展D性分析,对D员进行评议,确定评议等次。稳妥慎重处置不合格D员。

18.组织生活会:支部每半年召开1次D员组织生活会。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召开。

19.民主生活会:D委(总支)每年至少召开1次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会议召开情况及时通报。上级D组织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要参加1个下级D组织召开的民主生活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0.双重组织生活:D委(总支)班子成员执行双重组织生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