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参考:时代需要好家风

D课参考:时代需要好家风

******曾经意味深长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昨日是第24个国际家庭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话家庭、议家教、倡家风,具有特殊的意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始终重视“家国”文化建设,把优良的家训家规、家教家风,作为励志勉学的精神食粮、修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为官从政的坚挺脊梁。孟母择邻,三迁其居;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更是最好的注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教家风的有序传承。良好家风的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是对古朴美德的尊崇,是社会道德土壤保持深厚肥沃的一道屏障,是炎黄子孙对向上向善价值取向的坚守和担当,更是铸就中华民族精气神的不竭薪火。

XX是炎帝始祖的陵寝地,是红色文化的摇篮,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工业城市,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百善孝为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耕读并重,知行合一”“遵纪守法,勤俭持家”,这些朴实生动的良好家风,在XX大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由此,XX孕育出了一大批中华英才,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的革命先驱,造就了一大批攻难克坚的科技精英,诞生了一个个全国文明家庭、书香家庭、最美家庭,从点到面彰显出XX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厚内涵。

“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风是社风民风之源,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造着“小家”,影响着“大家”。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理想高于天、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家国情怀,艰苦创业时期先大家后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