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禁而不绝几大根源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经过十八大以来五年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四风”取得重大成效。同时仍需看到,面上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基本刹住,但呈现出隐形变异、窥测反弹的新特点,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比较突出,影响政令畅通,成为***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的“拦路虎”。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推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开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必须深挖根源,找准“病灶”。
根源一:政绩观扭曲导致脱离实际胡乱作为
俗话讲,“无利不起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之所以总有D员干部想方设法为之,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往往能够制造出好看的“政绩”。
D员干部重视政绩,这本身无可非议。但是,有的D员干部却只重显绩不重隐绩,只练唱功不练做功,只作秀不做事,抓工作只要“短平快”不要“长远实”,更有甚者还弄虚作假,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蒙蔽群众、欺骗上级。
当政绩观发生扭曲,做工作不是为了让群众满意,而是为了让领导注意,“荒山刷绿漆”、“围挡遮危房”、重大活动“群众不够干部凑”、给贫困老人送跑步机等“奇葩”现象便会恣意生长。有的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把组织媒体发新闻、上电视作为头等大事,工作却不了了之;有的醉心于造节办节,靠高价请大牌明星来扩大所谓的“知名度”;有的把全村的牲畜赶到一户,以应对上级检查等等。对这些为了博眼球、显“政绩”的现象必须仔细甄别、坚决说“不”。
根源二:缺乏担当、本领恐慌导致懒政怠政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产生,与一些D员干部懒政怠政密不可分。不分缘由的“一禁了之”,不管实际的“搞一刀切”,不问是非的“各打三十大板”,等等,都属于此类。
懒政怠政归根到底与缺乏担当精神、欠缺担当本领有关。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自然遇见好事就办,遇见困难就拖,遇见矛盾就躲,“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缺乏担当本领,不会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就只能照搬照抄上级要求,“上下一般粗”,妄图“一把钥匙开各种锁”,抑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依葫芦画瓢”,想要“一个药方包治百病”。D的***报告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强调“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求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狠抓落实本领等“八大本领”,认真贯彻这些要求,才是消除懒政怠政类形式主义的不二法宝。
根源三:“官本位”思想影响导致脱离群众高高在上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甚深,与传统文化糟粕的流毒有着密切关系,这当中,“官本位”思想和“面子”文化影响最深。
官僚主义自不必说,无论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高高在上,还是作风霸道、迷恋特权的目中无人,都折射出权力的任性。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一些D员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就有了“官老爷”做派和“衙门作风”,出门“讲排场、耍威风”,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包括“门好进、脸好看”但依然“事难办”,“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对上唯唯诺诺,对下横眉立目”,等等,都是这种做派的表现。
此外,“讲面子”“好面子”等思想深深根植,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国人的面子情结源远流长,鲁迅先生曾辛辣地将面子喻为中国人的“精神纲领”。现实中,“死要面子活受罪”,“宁失‘里子’也要‘面子’”,“做足‘面子’好显摆”等现象并不鲜见,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习惯层层陪同、前呼后拥,有的习惯以开会解决问题,大会小会“各方代表”都得到齐以显示重要重视等,归根到底还是“面子”文化作祟。
D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我们D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为宗旨,旗帜鲜明地把“官本位”思想糟粕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同时,面子固然重要,但没有“里子”的“面子”根本就是“无皮之毛”,无论是领导干部的个人形象,还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