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抓好五点

乡村振兴要抓好五点

牛年新春伊始,***即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18个一号文件。《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可以说,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D***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奏。实施这一战略,要按照***要求,大力兴产业、优生态、淳乡风、强治理、富民生。而推进这些工作,首先抓好三点,把广大农民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出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抓好因地制宜这个重点。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D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D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经过全D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必须加强和改善D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D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提高D全面领导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振兴乡村要因地制宜做文章。乡村振兴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紧跟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深入实施一乡一品”“一县一特,加快推进农业从产量型迈向优质高效型。走品牌强农之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全域旅游为乡村引来经济活水……这样一来,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也能让更多农民享有发展的红利。乡村振兴,既要农业兴,更要百业兴。要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家庭农庄、乡村旅游、特色观光、生活体验等新型业态,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发展冷链物流和创汇农业,提高附加值。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造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学习借鉴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发展精细农业的有益经验。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提高政治站位,激发实干精神,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以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能为广袤农村注入无限生机,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红红火火、有滋有味的美好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接下来,我们既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厘清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又要坚决巩固好已经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在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之后,更好发力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为此,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为重要。一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稳脱贫、防返贫的现实需要。脱贫难,稳脱贫、防返贫同样难。当前,已脱贫地区的自身持续发展能力、抵御风险能力还不强,已脱贫户的长期收入尚不稳定,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乡村振兴增强其自身发展能力,实现落实帮扶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机结合,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成果。二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进一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有力抓手。消除绝对贫困只是减贫事业的一个节点,相对贫困问题依然会长期存在。推进乡村振兴,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能从整体上有力提升我国乡村的发展质量,进而为更好解决相对贫困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三是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已脱贫地区和已脱贫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够强,稳定帮扶政策和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之举。D***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综合保障、扶志扶智等措施,保障易返贫致贫人口持续增收。同时,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的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三、补齐基础设施这个难点。一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既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也要充分调动市场无形之手。加快推进村镇规划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危房改造、农村美化绿化气化、农村公共空间整治等,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的聚宝盆。同时,也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乡村振兴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乡村振兴,最终要回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根本,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使乡村美丽起来、富裕起来。二是要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要突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自然村道路建设、村组道路新(改)建任务;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集中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升交通整体服务水平。要全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粮食生产基本条件;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要落实电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农网改造,提高电力保障能力。三是要继续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滞后,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发展的最大潜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普及,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一旦基础设施得以改善提升,诸如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赏花经济、民宿产业、养生康体等新业态、新产业就有坚实的基础,绿水青山就能转换成金山银山。下一阶段,我们需不断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摒弃急功近利思想,久久为功、循序渐进,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有机统一。要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配套制度,严守生态红线,推进农村污染防治、源头治理和生态功能修复。同时,合理规划村庄布局,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为更好推动乡村发展不断拓展空间。

四、用好人才振兴这个支撑点。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对在艰苦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