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基建在数字经济时代畅通“双循环”的重要作用

论新基建在数字经济时代畅通双循环的重要作用

顺风而呼者易为气,因时而行者易为力。宏观趋势的涌动,离不开时代背景的迭变。放眼当前的全球大变局,两大浪潮正在深刻重塑这个时代。就全球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按下了经济变革的快进键,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到来。就中国而言,双循环逐步开启,充沛的内需、有效的供给、顺畅的互联将成为发展新格局的核心要素。位于两大浪潮的交汇点,新基建不仅有望在内循环中加快供需双升级的步伐,亦将有助于巩固和拓展内外循环的多元纽带。有鉴于此,新基建料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畅通中国双循环的关键。

作用之一:新基建推动内循环中的需求升级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前提条件在于夯实内生需求的韧性,当外需长期低迷之时,内需足以驱动经济稳定增长。在当前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大环境下,虽然中国失业率整体平稳,但结构性失业压力仍然存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x月新毕业大学生失业率比去年同期高x.x个百分点。因此,脱离国民收入的增长,直接通过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逻辑并不牢固,以投资稳定内需才是强化内循环的第一步。

相较而言,传统基建虽然能够直接扩大内需、拉动就业,但是此前部分领域已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进一步延续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将会拖累经济运行效率,未来需要更大成本去消化与矫正。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减速增质阶段,低质量的需求侧刺激难以匹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新基建将是兼顾需求侧短期修复与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新基建本身将拉动大规模的投资需求。相比于边际效益明显递减的传统基建,新基建项目的未来空间大、盈利前景好,因此将更易于吸引社会资本长期投入,并避免传统基建重复建设、挤出效应等负向成本,更有力地托底经济与居民收入增长。

另一方面,新基建有望通过两大途径,网络化地创造和普及消费新场景,大规模培育消费新行为和新需求。一是新型交通网络,以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为依托,进一步提高城市群之间的交通效率,从而串联起跨城市的旅游、娱乐、商贸等服务消费新需求,并承接疫情时代服务贸易进口需求回流的新机遇。二是新型移动通信网络(5G),不仅能激活在线文娱、网络零售、云服务等线上消费需求,还将以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形态推动消费升级重心的下沉,多层次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

作用之二:新基建加速内循环中的供给升级

立足于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设施,中国经济将加快对供给侧的数字化升级,并与高度数字化的居民生活相连接。一方面,自上而下,通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纾解外部高新技术的卡脖子风险,对内带动产业链的整体升级。另一方面,自下而上,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的土壤,创造新的内生增长点。由此,中国有望孕育出新一代生产方式——数字化生产,同时具有大规模生产、创新力和精细化的三重优势。

具体而言,未来中国数字化生产的特征料将表现为:其一,为科创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量产能力,使其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经济效应,进而支持新一轮创新。其二,支持生产进程中灵活、精确的动态调整,缩短产品迭代周期,加快新供给对新需求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