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形势分析(范文)

XX基层D支部三会一课形势分析

三会一课是D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是D的基层组织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为进一步做好基层D员队伍的管理,提升学习教育的质量水平,近期我单位对三会一课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分析,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D组织和D员队伍基本情况

XXD支部现有D员XX名(其中正式D员XX名),占单位总数的XX%,其中干部D员XX人,普通D员XX人,共有X个D小组,D支部支委X人。

二、主要问题表现形式

(一)支部班子成员年轻了,然而工作能力减弱了。当前基层干部队伍更趋年轻化,新书记领导老D员的现象比较普遍。基层D支部书记受选拔渠道窄、队伍成份新、工作流动快的影响,导致部分支部书记D代表意识淡化,做D务工作的能力相对偏弱。目前,D支部书记多为半路出家,有的刚从学校毕业就接手单位全面工作,有的同志刚D员转正就进入支委,D龄不长就当了书记,开展D务工作存在捉襟见肘的现象。此外支委成员没有把自己放在支部决策层,讲服从多、提意见少,书记唱独角戏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D支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有下降。表现之一,思想平庸。有的对D的工作不够热忱,不注重思想改造;有的对D的历史和传统学习不够、知之不深;有的乐当自保户,认为只要干好自己的事,干多干少一样拿工资。表现之二,意识淡化。有的将D的工作业务化,存在以专业素质代替D员标准的现象;有的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交纳D费不积极、汇报思想不主动;有的抓D的工作有畏难情绪,怕麻烦不愿担任D小组长等D内职务。表现之三,追求现实。有的视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碰见好处往前钻、遇到困难向后缩;有的对工资涨不涨”“体制改不改”“待遇变不变等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关注有加,对眼前工作怎么干、下步工作怎么办考虑不够。

(二)D员队伍规模增大了,然而D员身份贬值了。随着编制的调整和人数的增加,D员数量也大幅上升。以我单位为例,共有人员XXX名,其中D员XXX名,团员XX名,D员数量增加使基层D组织力量不断壮大,也使D员群众化、身份认同感降低、荣誉感下降、先锋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逐步凸显。在无形中削弱了D员的神圣感和崇高感,导致部分D员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角色意识淡化、工作标准一般化和自身形象群众化的现象。一是思维层次有待提高。有的思想解放不够彻底,不能自觉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出来;有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带来的新挑战,感到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二是创新意识亟需强化。有的接受新事物不够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缺乏的意识和的劲头;有的处于夹生状态,既缺少D员的经验、又缺少团员的活力。三是业务技能还有差距。有的D务工作者不会利用D组织开展工作;有的机关D员不能独当一面,不懂基层、不会指导基层;有的基层D员业务知识匮乏,学历和能力不相匹配。四是议事能力相对较低。有的对D的传统没底数,工作起来没路数,解决问题没招数;有的分析判断和建言献策能力欠缺,没有真知灼见。

(三)组织形式内容丰富了,然而落实质量下降了。今年以来,我单位对支委进行了培训,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各支部按照规定动作,坚持落实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D日内容,基本达到了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经常、效果明显的标准。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把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当成软指标,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有的组织生活流于形式,质量不高、D味不浓;有的D员汇报思想高、大、空,讲真话少、讲心里话少、汇报真实思想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基层D组织的原则性战斗性。一是自我要求不严。有的组织观念欠缺,入D前拼命干、入D后松一半;有的吃苦意识不强,贪图享受;有的模范作用弱化,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站不出来,危难时豁不出来。二是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工作标准不一,对评比性的工作高度重视,对基础性工作关注不多;有的浮在表面,抓工作粗枝大叶,初看马马虎虎,细看漏洞百出。三是精神状态不好。有的缺乏标准意识,不求过得硬,只求过的去;有的等现成,自我加压、自我锻炼的意识不够;有的只愿做跑跑颠颠的面上工作,不愿进行深入细致地思考研究。

(四)D员干部管理严实了,然而问题矛盾凸显了。当前D员队伍中,老干部、老同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