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讲座如何提高文字综合能力

机关讲座:如何提高文字综合能力

今天,能和大家在这里进行思想和工作交流,感到很高兴。大家平时都是和机关文字工作打交道,有的从事文字工作时间长一些,几年、十几年;有的刚刚接触机关文字工作,特别是刚进机关的同志,领导让你写一些材料,得去完成。对怎样做好文字工作,大家有时候会有所感悟,也有时候会感到困惑,有时候还可能进入误区。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对文字工作的不全面认识,主要有以下5种:

一是神秘化。认为写材料的同志,成天在领导身边转,这种工作,深奥莫测,玄而又玄,认为这种工作不是谁都能干的,一般人整不了,所以,没有弯弯肚子,坚决不吃镰刀头。实际上,是忽视了机关公文写作的可学性。事实上,写材料人人可学,每个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写材料,也都能够写好材料。这个道理,和大学里学到一门专业,和平时大家学会开车、学会外语、学会做菜、学会,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二是简单化。认为写材料没啥技术,天下文章是一家,你抄我、我抄他。常说的一句就是,你上网上去抄一个。这跟一个人馋鱼了,让他空着两手到海里捞一条镰刀鱼差不多。实际上,是忽视了机关文字工作的科学性,忽视了主笔者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网上办公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资料繁杂,有的甚至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如果不能遵循机关公文写作的规律来办事,拿素材当精品,拿矿石当钢筋,张冠李戴,东拼西凑,生硬嫁接,一顿瞎抄,也很快就会抄出事、抄砸锅。前一段,有一个县委书记发表署名文章涉嫌抄袭的消息引发关注,人民日报还专门发了评论,标题就是《少一点懒惰,多一点写作》。这事件,当地回应是县委办重大失误,县委书记是被署名,自己并不知情。事后,县委书记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出深刻检讨和反思。

三是恐怖化。认为写材料太累,没白天、没晚上、没周末、没假期,只要写上材料,就啥都没了。几年下来,身体容易累跨,精神容易崩溃,人格容易分裂,心里容易变态。实际上,是过分夸大了文字工作对时效要求的特殊性。文字工作虽然有时候时间要求很急,到点必须完成任务,需要占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但是,并不像有人说的那样,累得就剩下半条命了。并且,这种辛苦与个人思想政治的进步、政务能力的提升是一路相随的。这种辛苦,不是为了作茧自缚,而是为了化茧成蝶。

四是模板化。认为写材料就那么几下子,属程咬金的,三斧子半。不管什么稿,只要按照既定的框架,往里一套,换点数、换点事,就OK了,大功告成。应该说,持有这种思想的同志,首先我应该恭喜你,因为你至少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确实,有些机关文稿讲究格式,比如,通知、决定、决议、公告等等,这类文稿,确实讲究格式。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因为,形势任务在变、服务对象在变、受众在变、文风在变,文稿的评价标准也在变,所以,决不能孤立版面静止地看待公文写作,文无定法,贵在得法,应该以变应变、常写常新,来不得半点含糊。

五是自我化。这种情况,多数出现在刚刚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的同志身上。比如,领导让你写一篇讲话稿,有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