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提升道德操守

弘扬传统文化 提升道德操守

——在秋季干部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D的干部其自身素质、作风和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D在群众中的威信,作为一名D的干部,就要把组织事业、把公道正派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时刻牢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行为准则,时刻注重自身品德、品行、品格,做一名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D员干部。

  一、什么是道德  现代汉语里面道德是一个词,指衡量行为正当性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但在古代汉语里面,道德是两个词:道和德。要弄明白什么是德,就要弄清楚什么是道。道,是中华民族认识自然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指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规律和法则。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  天上的众多星球相安无事,各守其道,依道而行,这就是天道。如果每个星球都按道行驶,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和谐的星球系统,但如果某个星球不按道行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亡。比如说,6500万年前的一个小星星脱离了自己的轨道,与地球相撞,结果给地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许多大型生物因此而毁灭,比如恐龙。所以,不按道行驶结果就是毁灭。  天道如此,地道亦然。一年有四季,24节气,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是有规律的,不按道行,必将五谷不生。这是地道。  人与人之间构成了一个偌大的社会系统,如果我们的人都按照自己的规则、法则、规律去做事情,我们的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系统。如果不按道行事,这个社会将是一个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的客观事实。这就是人道。  中国的古圣先贤,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给我们发现了做人的基本之道——五伦大道: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这种关系就不会变。因为,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就是法则,这就是规律,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  古人讲,得道之人谓之德。德就是依规律而行。人出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做儿女,但作为儿女有做儿女最应该做的事情:孝敬父母!这就是做儿女的道。因此,孝是人伦第一道!如果你把这个事情做好了,你就是一个有德的儿女。长大了,我们变换许多位置和角色:当学生、当员工、当领导、当父母、当工人、当农民,等等。每一个职位都有你这个位置上最应当做的事情,即古人讲的“敦伦尽份”,就是找到你的位置,做你这个位置上最该做的事情。只要按道而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你的人生就必定会越来越精彩。 

 二、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的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和。这是一个很宽泛、很博大的概念。那么,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概括为“八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德。而这八个字还可以浓缩为两个字:道德。从根本上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关于“道德”的文化。那么,道德的根本是什么呢?道德的根本就是孝!中华传统文化最终可以浓缩为一个字:孝。可以说,孝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中的精髓,是道德的根本。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教化的源头。  1997年,在河南嵩山出土了一块石碑:“三教一体碑”。碑文写到:“三教一体,九流一派,百家一理,万法同源”。所以,从本质上讲,儒释道文化讲的是一回事。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以儒释道三种文化的融合为基本内容的文化体系。这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 

 三、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早在十年前,中宣部就下文号召弘扬传统文化,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发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述。2017年1月25日,*********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显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是大势所趋。  从本质上讲,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三大难题:人与自然的问题(生存危机),人与社会问题(信任危机),人与自身问题(心理危机)。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在国内轰轰烈烈,而且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强劲东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因为现在人类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而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类走出目前的困境。  古人是高度看重教育的。古人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教育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既然教育如此重要,我们看看教育是什么?教是“孝”和“文”的组合字。教育就是孝的文化,是做人的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教育的产物。人离不开教育,孩子也是如此。那么,何为“孝”?古人云“善事父母者为孝”。孔子有一天和他的学生探讨孝的问题。学生问:什么是孝啊?能把自己的父母养好就是孝吗?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孝经》句)不恭敬父母,与动物有什么区别?但孝有三个层次:小孝孝其身,中孝孝其心,大孝孝其志。就是说,小孝是让父母吃饱穿暖,中孝是孝亲敬老,让父母心情愉悦,大孝就是造福百姓,精忠报国!“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句)可见,孝的力量太大了,其作用是无法想象的。 

 四、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改变社会的大环境我们都有责任。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是我们做有道德之人的基本规范。  1.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和睦的家庭亲情,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忠恕”之德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营造“不独亲其亲,不独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