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好机关D内政治生活?
——在机关D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专题辅导讲稿
D内政治生活是我们D坚持D要管D、从严治D,提高管D治D水平的重要组织制度,是D的生命力的源泉和D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强调:“D内政治生活是D组织教育管理D员和D员进行D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D必须从D内政治生活严起。”机关所处的地位重要,承担的责任重大,这就决定了严肃D内政治生活必须从各级机关抓起、从D员领导干部抓起,使D内政治生活真正成为机关D组织教育管理D员和D员进行D性锻炼的重要平台。
一、D内政治生活的涵义
D内政治生活的概念最早来自毛泽东1929年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反对D内主观主义错误时所说的:“纠正的方法:主要是教育D员使D员的思想和D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980年D的十一届五中***通过的《关于D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正式采用“D内政治生活”概念。此后,D的+++D章及以后D章的总纲中也明确提出“D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广义上看,D内政治生活是指D内全部政治活动,包括D内组织体系、D内文化、D内政治关系、D内制度等内容。从狭义上看,主要是指D内的思想文化活动、D内领导决策活动、D内关系和D内制度、D内行为状态等。D的十八大以来,******有诸多的新论述,为正确把握这一问题提供了遵循,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界定“D内政治生活”。
一是从政D一般属性来看,作为政治集团的任何政D都有其各自的D内政治生活,这是其调节D内关系、解决D内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谈到政D自身生活的政治要求时指出:“现代政D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成其为政D。就是西方国家,主要政D在政治方面也是有严格约束的。”由此可见,D内政治生活,是政D自身建设共同规律的要求;自身没有政治生活的集团,不能称其为政D。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政D的特殊属性来看,就是******指出的,严肃D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D有别于其他政D的本质特征”。他在D的十八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开展严肃认真的D内政治生活,是我们D作为马克思主义政D区别于其他政D的重要标志。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政D区别于其他政D的重要标志,不在于有没有政治生活,而在于有没有严肃认真的D内政治生活;马克思主义政D的D内政治生活,就应该是严肃认真的;严肃认真的D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D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是从中国******自身的具体属性来看,也是******在D的十八届******讲话中指出的,严肃认真的D内政治生活,是我们D坚持D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D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D员、干部锤炼D性的“大熔炉”,是纯洁D风政风的“净化器”。这一重要论述,既指出了作为政D的D内政治生活的一般功能作用,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D的D内政治生活的特殊要求,也反映了我们D开展D内政治生活的成功经验,是迄今为止我们D对“D内政治生活”最权威、最全面的界定,意义非常重大。
二、严肃D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严肃D内政治生活是增强D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D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摸索形成并不断改进完善的D内政治生活制度,在D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回顾D的历史,什么时候D内政治生活坚持得好,D的事业就充满生机活力;什么时候D内政治生活遭到异化和破坏,D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蒙受损失。
(二)严肃D内政治生活是机关D建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D责任的必然要求。机关是落实全面从严治D的主要阵地之一。全面从严治D对机关D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决定了各级机关D组织必须始终严肃D内政治生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行动推动全面从严治D要求落到实处。实践证明,D内政治生活松一寸,D员干部队伍就散一尺。如果D内政治生活质量无法保证,那么落实全面从严治D就无从谈起。
(三)严肃D内政治生活是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机关D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D性修养、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情况,直接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D的事业兴衰成败。积极健康的D内政治生活,能充分保证机关D员干部对D内事务享有平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保证D内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对各项决策达成广泛共识,形成广泛认同,从而激发广大D员干部在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四)严肃D内政治生活是加强机关D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D内政治生活作为机关D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基本作用之一就是组织机关D员干部认真学习D的理论,不断提高机关D员干部的理论水平。积极健康的D内政治生活对机关D员干部具有教育、改造、管理和监督作用,严肃D内政治生活有助于机关D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D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政治、能力、作风过硬的D员队伍。
三、当前机关D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通过D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机关D内政治生活得到了明显加强,从总体上看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通过各级巡视发现全面从严治D主体责任不落实、管D治D不力、D内政治生活不严肃等典型问题屡见不鲜。归纳起来,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的D员干部在D内政治生活中存在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问题。有的机关D员干部对参加D内政治生活不感兴趣,缺乏严肃态度,会上“打瞌睡”、“开小差”,会下“说怪话”、“发牢骚”,热衷于散布小道消息,只议论人,不议论事。有的同志无视D的纪律规定,想事情、干工作以自己是否喜欢、是否对自己有利为原则,遇事挑三拣四,与组织讨价还价,合意的就干,不合意的就不干。有些领导干部还存在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喜欢独断专行,特权思想根深蒂固。
2、有的机关D组织开展D内政治生活存在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问题。有的机关D组织在D内政治生活中,没有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既有发扬民主不够、搞“一言堂”问题,也存在正确集中不够、班子里各自为政问题。有的D组织书记家长式作风严重,凡事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先定调子,事无巨细都个人拍板,把集体讨论当形式,对多数人的意见置若罔闻。有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班子成员间互不买账,遇事推卸责任,互相扯皮,内耗严重,突出表现在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政治生活江湖化。一些单位和部门对D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仍有缺失,比如说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时候,仍然存在旁敲侧击式的批评、表扬式的批评、避重就轻式的批评等等。
3、有的机关D组织开展D内政治生活存在形式化、庸俗化问题。有的机关D组织开展D内政治生活,存在好人主义,“礼炮”、“哑炮”、“空炮”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时搞形式、走过场,“辣味”不够,“甜味”十足。有的同志“怕”字当头,批评领导怕被“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要么一言不发、沉默不语,要么只唱赞歌、不讲真话。有的同志“虚”字作怪,批评他人避重就轻、浮光掠影,谈自身不足避实就虚,即使被其他同志当面指出问题,也往往强调客观因素,为自己开脱。
4、有的机关D组织开展D内政治生活存在搞变通、随意化问题。有的机关D组织不重视组织生活的开展,存在不经常、不严肃、不认真的问题,制度规范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随意性强的问题最为突出。组织生活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或者D内政治生活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组织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有的存在“例行公事”的片面想法,将严肃的组织生活简化为读读报纸、学学文件、听听D课、写写体会,或者片面地以“业务单位”自居,用业务学习和布置工作代替思想交流。
(二)主要原因
1、制度规定不够严密
严肃D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D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但是一些单位和部门还是存在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者少数人手里的问题,从而制约了D内民主的发展,使得一些D组织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到位。另外,D内政治生活的一些制度,仍然停留在原则性的要求、一般性的安排上,内容较为粗疏,操作性和刚性不强。如民主生活会制度,主要是对内容、方法、步骤进行规定,对召开次数上一般规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随时召开”,但对什么情况下必须增开没有明确要求。
2、组织权威不够强化
组织权威的不足或弱化,导致D内政治生活严重庸俗化。一方面,在部分机关D的组织中,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集体领导的组织权威渗透力不足,或受到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弱化了组织原则,实际上造成一把手“代表”组织说了算,甚至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局面。另一方面,部分机关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坚持原则、模范带头、严格把关作用发挥不够,甚至得过且过,不愿、不敢与不良现象、不良风气、错误行为作坚决斗争。再加上D员群众的组织意识不够强,导致庸俗化问题屡禁不止。
3、参与机制不够完善
参与机制的不完善,导致D内政治生活趋于平淡化。相当一部分机关D员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时脱离实际、想当然、自以为是,或唯我独尊,或主观臆断,遇到问题不是发扬民主,而是先入为主,甚至成为“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给后人留下不少“后遗症”。D员干部参与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渠道不畅和渠道缺失两个方面。
4、监督约束不够规范
D内外民主监督机制不够规范、约束力量薄弱,导致D内政治生活不严肃。集中体现在两点:一是民主监督缺乏科学评价体系的支持,影响了D内监督的客观公正性。二是民主监督的结果缺乏强制性的执行机制,降低了D内监督的权威性。在以上两点原因的作用下,一些机关D组织和D员领导干部缺乏工作激情,缺乏创造性,机械执行上级部署要求;学习贯彻***精神时与实际结合的功夫不足,停留在“表面化”、“一般化”,落实工作不充分、打折扣。
5、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少数D组织书记管D意识淡薄,重经济轻D建,忽视了管D治D责任,忽视了D内政治生活,对如何加强D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监督思考不多、着力不够,D建工作被“边缘化”。一些领导干部存在重制度约束、轻思想教育;重物质激励、轻精神鼓励;重结果、轻过程,因而对D员干部的思想动态、思想引导不关注,淡忘了D性原则、D员责任。部分机关D员干部D员意识不强,参与意识和行使权利的能力不强,对D内事务关注度不高,导致D内政治生活不正常。
6、组织观念不够扎实
由于D的组织观念不强,加上特权思想作祟,有些机关领导干部的公仆观念不牢固,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没有清醒的正确认识,没有真正按照D章要求来落实,没有做到思想上认同、实践上认同。部分机关的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把机关D员干部的权利与义务放在一边,坚持原则不够彻底,执行规定不严格,处理问题时或搞下不为例,或搞网开一面,或高高挂起,严重伤害了D员群众的积极性。
7、问题责任不够清晰
有的机关D组织对D内政治生活强调不够,监管不到位,使民主生活会的帮助提醒工作在基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一名D员的帮助提醒,其所在的D组织、上级D组织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应负什么责任?其直接领导、D组织“一把手”和其他领导成员、同一D组织内的其他D员应负什么责任?目前还只有一般性、较抽象的要求,没有具体划分、落实且很少开展专项检查。即使检查,往往也是只查有没有制度、有没有记录,对相互点评、批评的质量缺乏监测。另外,上级派员列席领导班子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