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堡垒 引领山村蝶变
——蓬莱市刘家沟镇马家沟村D支部事迹材料
烟台市蓬莱市刘家沟镇马家沟村共有人口650人,D员33人,“两委”干部4人。2004年,镇D委争取在外能人马继业回村担任D支部书记,通过不断加强对“两委”干部和D员的教育管理,逐步锻造出一支善发展、能战斗的坚强队伍,走出了一条以D建引领村庄脱贫的发展道路。
大刀阔斧抓整治,村庄秩序由乱到治
马家沟村是多年的村官没人干、村务没人管的乱村。2004年,新一届D支部上任伊始,就深刻认识到:要打开工作局面,必须以治乱为突破口,解决好班子软弱涣散、D员战斗力不强、村庄管理混乱等问题。首先恢复了荒废已久的“三会一课”制度,组织D员学D章、学文件、学上级精神、学发展技术;每月组织一次“民主议政日”,坚持村庄大小事务支部班子一起议,D员共同参与。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管理,逐步将D员、干部凝聚起来。队伍带好了,接下来就是解决村民欠缴土地承包金、侵占集体资产等遗留问题。村干部和D员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发动亲属带头偿还欠款和侵占资产。D支部书记马继业先拿自家人“开刀”,多次去亲妹妹家中摆事实、讲道理,从其手中收回了养蝎场;D员杨佩珍、马智德等主动退还了侵占的养猪场、水库、自来水井等集体资产;对拒不清偿的,通过法律途径维护集体利益,D支部书记安排自己企业的法律顾问作为代理律师,主动承担相关费用。之后,D支部一班人带领村干部对全村土地进行了翔实的普查登记,经D员、村民代表集体研究,进行了重新分配。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让群众感受到了D支部班子真干事、干实事的决心,看到了新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庄的变化也吸引了各级D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烟台市、蓬莱市都主动安排了包村部门和挂职干部,连续两届选派了大学生村官。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马家沟村逐渐从一个软弱涣散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和谐文明村、D建示范村。2014年,马家沟村作为刘家沟镇D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率先开展“美丽乡村作典范、千名D员受教育”活动,先后受到***督导组和省市领导的好评。2015年,又挖掘革命烈士英雄事迹,建设了革命烈士郝斌纪念馆,成为蓬莱市弘扬红色文化、开展D性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该村还成立了D总支,以多年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实现共同发展。
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体经济由弱转强
上世纪90年代末,该村村办企业接连倒闭,村集体欠债上千万元。村庄秩序好转后,支部班子立即将精力投入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为保证村庄发展高点起步,D支部书记个人出资60多万元,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智业公司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确定了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村旅游业为主的发展思路,描绘出一幅“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好蓝图,激发了全体D员、群众发展村庄的热情。
万事开头难。缺少启动资金,D支部书记将自己的厂房作为抵押,为村集体贷款100万元注册成立了烟台宏昌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马家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节省建设费用,支部班子带领D员群众,自己动手,义务出工出劳。项目建设过程中,每名D员始终坚持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管村里干什么活,D员干部必须干在群众前头。2012年春天,村里建设垂钓园,需要到冰凉的水中打桩,出工的村民都产生了畏难情绪,支部委员刘奎烈身先士卒,第一个跳入水中,老D员郝长馥刚做完胃癌切除手术,也坚持每天靠在工地十几个小时,后来晕倒在工地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