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聚焦“短板”精准帮扶

“飞”凤“舞”奔小康

边远贫困村的帮扶,是贫困山区难啃的硬骨头。中心主任胡勇带领中心一班人,讲政治、顾大局,主动请缨、勇挑重担,毅然担起了帮扶苍溪县最边远的白山乡飞凤村、彭店乡来龙村的扶贫任务,特别是今年狠抓帮扶村疫情防控,确保了疫情零感染、零发生。两村距县城百余公里,其贫困状况可以概括为“三多三少”,即外出务工多、老弱病残多、贫困人口多,硬化道路少、产业发展少、集体收入少,是典型的贫困村。当地群众戏言:“飞凤飞凤落草凤,来龙来龙浅滩龙。”帮扶任务极其艰巨,该怎么办?农建中心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实现了两村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蜕变。

理清思路,精准施策。说干就干,中心一班人在“班长”的带领下,会同乡D委、政府,聚焦“村退出、户脱贫”的目标任务,深入村组搞调研,研究制定脱贫攻坚规划,确立“强基础、兴产业、改面貌”三大工作重点,从阵地建设到道路硬化,从农网改造到安全饮水,从集体经济到产业发展,从人居环境整治到村民思想教育,都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理清了脱贫攻坚思路,找准了帮扶工作切入点。

夯实队伍,精准组织。认真研判村两委班子情况,在换届选举中将一批“能人”充实到班子中,深入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抓D员队伍发展,发挥了“一名D员一面旗帜”的带动作用。先后培养返乡农民工D员3人、后备干部3人、“致富带头人”6人。实行驻村帮扶工作“一周一碰头、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汇报”工作机制,中心D支部定期研究驻村帮扶重大事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轮流到村调研指导,保障驻村帮扶时间和经费,压紧压实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和帮扶干部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扶持能人,精准带动。充分利用村组干部会、D员会、群众代表会和农民夜校等平台,大力宣讲扶贫政策,宣传脱贫致富先进事例,发挥能人带动效应。飞凤村68岁的老支部书记宋家政建D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1个,发展核桃3亩、银杏2亩,养殖土鸡150只,带动周边袁朝会等15户村民种植核桃园46亩、银杏15亩。来龙村建筑老板左自发返乡建大型养猪场,带动贫困人口62人,人均年增收700元。

协调项目,精准帮扶。一是夯实基础设施。争取交通、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680余万元,加宽通村公路公里,硬化组道路和联网路16公里,建便民桥1座,捐赠价值28万元的防护栏设备,村组道路硬化率达100%。二是完善公共设施。协调资金30万元改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