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应当慎用“材料语言”

此处的“材料语言”是笔者“挪用”的词。大家知道写材料有固定的一些套路,用惯了可以提高“出品速度”,这其中就包含不少常用词句,“业内”往往称之为“材料语言”。这是一种工具,本无好坏之分。但一些同仁养成了一种“为了使文字工整好看而罔顾逻辑堆砌字词”的惰性思维模式,外化到文字上,就往往产生一些落入俗套、面目陈旧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语言,有的已经形成风格,一读就知道是“写材料”的人搞的东西。

先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各种“有效”。有效增强、有效提高、有效改善、有效化解、有效落实……那么用逆向思维想一想,是否存在无效增强、无效提高、无效改善、无效化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