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D的***五中***精神和***、省委、市委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科技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提出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D的***五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中心工作部署,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理念打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通道,统筹抓好项目、平台、人才、资金、服务等创新要素协调发展,构建和优化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发展、协同有序的具有区域鲜明特色的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举全局之力推动全年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城市经济凤凰涅槃、加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工作目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省对市指标考核、创新平台建设、双招双引、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取得新突破;突出实效、创新模式举办科技活动周、各类科技创新论坛、研讨会、交流会以及第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等系列活动。

三、重点工作

1.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建工作专班,扎实推进重点工作落实。一是总结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经验,科学高质量编制《淄博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凝练提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二是梳理完善现行科技创新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构建覆盖各类创新主体、涉及科技创新各关键环节的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环境。三是聚焦贯彻落实全市落实突破年工作部署,围绕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服务提升,组建工作专班,重点攻坚,精准破题,力求取得新突破。四是健全省对市综合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围绕省对市考核指标,早谋划、勤督导、常调度、抓落实,力争我市科技创新指标考核争先进位。

2.聚力推进国字号高端创新载体建设。一是围绕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坚持以创促建、以建促创,积极对上争取,学习借鉴先进市创建工作经验,编制完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方案和详细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创建进程。二是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典型带动、梯次推进的思路,启动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加强县域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监测,支持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梯次创建国家创新型县。三是鼓励现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指导淄川区高水平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3.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攻坚专项行动。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提升企业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形成创新的自觉。二是聚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重点科研机构,建立研发投入重点企业服务机制。设立区县服务工作站,每个区县培养明确1-2名骨干专职专责人员,提升年报数据的准确性,做到应统尽统。三是推进实施局领导区县挂包工作机制,强化督导调研,开展面对面指导服务。四是突出研发经费投入正向激励导向,加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财政后补助等优惠政策的落实,激发企业、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投入的积极性。

4.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质培优再提速。切实增强平台思维,坚持系统观念,构建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三量并进的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模式,形成对产业发展的链式支撑。一是优存量,完善对现有平台的动态管理及科技服务机制。建设运营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撤销备案,服务效能低的限期提质整改,优秀的优先支持转建新平台。二是扩增量,新建一批高质量创新平台。大力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启动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加强对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平台的支持和培育力度,重点支持院士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高质效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新型研发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三是提质量,提升创新平台综合服务效能。围绕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需求,推进全链条式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按照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模式,在部分区县开展科技企业孵化链条试点。加速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淄博分院)效能发挥,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标杆。打造培育一批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5家。

5.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坚持新经济发展思维,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的决策部署,以产业链、供应链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举,推进产业创新链条布局,加大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力度,聚力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一是做好2021-2022年厅市会商对上争取工作,争取更多省创新要素资源向淄博汇集,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二是加大科技项目储备、遴选、建设力度,提早谋划,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省级及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经费支持。三是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发展的氢能、无人驾驶、汽车轻量化、数字农业、人工智能等产业,加大科技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创新联盟、创新集群落户我市。四是支持企业面向市场需求,选好科研攻关方向,联合高校院所牵头组织实施一批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创新项目。

6.加快培育科技强企方阵,助推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发展。遵循科技企业成长规律,按照不同阶段成长特点,精准制定扶持政策,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一是强化政策红利释放与落实。加大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强化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小升高财政补助等普惠性政策落实,助力企业快速做精做强做大。二是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规模。采用育苗造林式培育,扶持一批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三是推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将2021年作为高企培育工作质量深化年,制定启动实施以培育规上企业成高企、培育现存高企上规模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的意见,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持续推进区县挂包督导机制,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对创新实力强、科技优势明显、产业化程度高的企业进行重点培养,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800家。四是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鼓励支持大企业和排头兵企业构建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助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哪吒企业等新经济企业的培育。

7.聚力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环境,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循环结合,构建开放融合、共赢发展的科技交流体系,推进科技合作提质增效。一是高水平开展科技双招双引活动。找准项目和人才的结合点,做到招项目必定招人才,招人才必定有项目。全面提升新材料名都城市品牌影响力,高标准举办第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重点城市科技周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将活动举办贯穿到全年,着力打造成为全市高质量双招双引特色品牌。二是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化与济南等6地市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依托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主动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科创+智造融合发展示范带,共建省会经济圈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共同体。三是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合作。加大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交流合作力度,全面落实与中科院有关院所,北京工商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北化(淄博)产业技术验证基地、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青岛大学淄川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专业平台落地建设。四是持续深化市内外校城融合发展。建立市内外高校院所服务淄博产业发展贡献度动态跟踪评价通报机制,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校企合作平台、实训基地等。探索企业发榜,高校揭榜的校城融合计划项目组织形式,提升产学研高效深度融合能力。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组织开展高层次外国专家淄博行活动,年内举办3场左右外国专家招引专场,新建1-2家具备国际科技交流、企业孵化、人才引进等资源聚集能力的海外引才工作站和创

付费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该内容查看价格:¥19 / VIP会员免费

登录后购买 开通VIP免费查看

分享到 :
相关推荐